
從目前來看疫情是最直接的原因,由于國際疫情遲遲無法徹底控制,病毒傳播風險一直存在,防控力度小,防控措施滯后,導致芯片生產廠商無法全負荷生產,生產效率下降。美國大雪、日本瑞薩電子火災、以及比特幣黑天鵝事件,直接影響到全球芯片的產能。
另一方面是因為晶圓體廠家的產能跟不上。SEMI(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)于3月18日公布最新一季全球晶圓廠發展報告稱,疫情的發生讓家庭辦公、網絡教育等成為了新的趨勢,反而帶動電子設備需求激增。但是,與其相反的是全球芯片產能無法滿足用戶需求。特別是,很多企業并未看清疫情的發展趨勢,并未增加芯片等關鍵產品的儲備,這進一步導致了芯片供需關系的緊張。

此外,加上美國對中國芯片產業的打擊,也是導致芯片供應緊張的因素之一。事實上,從“中興事件”開始,國內企業就已經意識到芯片自己自足的重要性。但就目前來看,國內在芯片構架、生產設備生產工藝等依舊嚴重落后于美國、日本、韓國、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。
就猶如任正非先生說的:我們有著全球頂尖的芯片設計能力,但唯獨缺少芯片制造和加工的機器。
國內最先進的光刻機只能生產28納米的芯片,而阿麥斯的光刻機已能生產5納米以內的芯片;在芯片生產企業方面,國內最先進的中芯國際目前能量產的也僅是14納米;而臺積電、三星等已向5納米以內的芯片進軍。
由此可見,國內要想擺脫芯片供應鏈被美國等發達國家卡脖子的現狀,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那么,全球”芯荒“對智能鎖行業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?

就智能鎖行業而言,對芯片的需求是多方面的。使用最多的是主控芯片和指紋識別芯片,此外視頻芯片、人臉識別芯片和模組等也隨著可視化、非接觸式智能鎖時代的到來,需求量也將不斷地增加。就目前來看,全球芯片荒對智能鎖行業生產肯定是有一定影響的,但是遠沒有汽車業和家電業的影響大。
縱觀全球約四分之三的芯片生產集中在東亞地區,尤以臺積電和三星為最,所謂的全球”芯荒“,最荒的是美國和歐盟國家,它們目前只能通過提高國內的芯片產能,以減少對亞洲廠商的依賴。另外中國大陸的芯片制造商,正在加速擴大其在全球芯片產能中的占比。國產芯片已經駛上快車道,莫“芯荒”。